中国农村观察

  • 集体资源、宗族分化与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

    付明卫;叶静怡;

    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在中国具有普遍性。本文基于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相互博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农村集体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和宗族分化相互作用的角度,为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研究发现:村干部掌握农村集体资源的非农用途转让权,故村干部职位具有潜在的租金收益,落实监督制度妨碍村干部获取租金,因而村干部反对落实监督制度;乡镇干部因和村干部分享租金,因而不会促使村干部落实监督制度;村民为了分享集体资源的收益,反对村干部不落实监督制度,但其反对只有村民达成集体行动后才能生效。在存在宗族分化的行政村,本族村干部对本族村民具有天然的正外部性,所以村民都偏好本族村干部。这种偏好和村干部的分而治之政策,导致不同宗族的村民达不成集体行动,结果监督制度缺失成为均衡。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不仅是"资源诅咒",也是"血缘诅咒"。

    2017年03期 No.135 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249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39 ]
  • 社会记忆与农村集中居住社区整合——以江苏省Y市B社区为例

    赵呈晨;

    农村集中居住是推动农民居住现代化的一种安置政策,这一政策实行城市管理模式,对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及参与观察的方法对Y市B社区进行了田野调查,探讨社会记忆在农村集中居住社区中的整合作用。研究发现:集中居住社区实现了制度性整合,看似秩序井然,但整体上缺乏认同性整合,而社会记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或许能够成为重新建立社区认同的一种方式;日常交往与人情往来促进社区居民形成认同资本,从而使社会记忆得到重构;重构的社会记忆在互动和变迁中使集中居住社区形成新的秩序,同时通过社区中介营造社区氛围,最终促进社区认同性整合。

    2017年03期 No.135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36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15 ]
  • 农民工市民化的共时性研究:理论模式、实践经验与政策思考

    刘小年;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对农民工市民化进行了共时性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利用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根据国家政策,与城市相互交换,实现发展,由农民变成市民的;它受到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城市的市民化需求及容量的约束,在理论上具有平衡、主观、自利三种基本模式;实践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在整体上由于城市长期自私自利处于非均衡格局,造成了人的城市化滞后于地的城市化的不利后果。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需要针对性采取推进城乡一体化、突出农民工发展主题、探索平衡的市民化模式、创新市民化容量问题解决方案及遵循有规划的渐进主义原则等措施。

    2017年03期 No.135 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18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42 ]
  • 风险规避、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距离的影响

    仇焕广;陆岐楠;张崇尚;曲晓睿;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的重要因素,而风险规避与社会资本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不考虑这一相关性会导致社会资本对务工距离影响的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误。本文选择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和家族是否有祠堂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资本,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民工的风险规避程度,并将两者同时引入有序Probit模型,基于全国8省24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风险规避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其务工距离越近;外出务工具有"同群效应",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其远距离务工的概率越高;家族祠堂具有"社会网络效应",家族有祠堂的农民工倾向于远距离务工。

    2017年03期 No.135 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934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29 ]
  • 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

    卢海阳;杨龙;李宝值;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应用有序Logit模型和OLS模型探讨了就业质量和社会认知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进一步地,为了克服主观变量间双向因果关系所导致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是否熟悉居委会历史"和"是否有投票经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2SLS模型进行了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幸福感影响显著,其中,劳动报酬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加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幸福感更高,而工作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的幸福感更低;第二,良好的社会公平感知、较高的经济地位感知和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农民工幸福感,积极的情绪状态还能有效缓解工作时间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负向效应;第三,就业质量和社会认知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工作类型和劳动报酬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老一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经济地位感知的影响则呈现相反的情况。

    2017年03期 No.135 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5650 ] |[引用频次:154 ] |[阅读次数:116 ]
  • 基于复衡性和绩效视角的农民合作社成长性探析——对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多案例分析

    季晨;贾甫;徐旭初;

    本文以4家生猪养殖合作社为案例,基于合作社的复衡性和绩效探析它们的成长性。根据复衡性和绩效两个维度水平的高低,4家合作社被分别归类于"明星型"、"问号型"和"瘦狗型"合作社。"明星型"合作社有较强的复衡性和较高的绩效,在未来的成长性较高;"瘦狗型"合作社复衡性弱、绩效低,缺乏成长性。"问号型"合作社包括两类:一类具有较强的复衡性,但绩效较低,其未来的成长性取决于其绩效的发展;另一类具有较高的绩效,但复衡性较弱,其未来的成长性取决于其复衡性的变化。复衡性对合作社成长性的影响在于它使合作社能对风险做出准备、反应并尽快恢复和调整,而绩效对合作社成长性的影响在于它有利于社员农户提高福利,吸引更多其他农户加入。其中,合作社社长的企业家能力是重要影响因素。

    2017年03期 No.135 7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545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31 ]
  • 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5省580家合作社的问卷调查

    张明月;薛兴利;郑军;

    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满意度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5省580家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交叉列表法、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ISM模型探讨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显示: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满意度总体较高,14.83%的合作社表示"非常满意",51.38%的合作社表示"比较满意"。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满意度受成员收入、价格优势、销售渠道、标准化程度等15个因素影响。其中,成员收入、价格优势、销售渠道、配送能力、对接机会、信任程度直接正向影响合作社满意度;品牌培育、标准化程度、水电地使用、管理能力、税收优惠间接影响合作社满意度;政府扶持、信贷支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根源上正向影响合作社满意度。因此,增强"农超对接"对接优势,优化对接环境,提高合作社对接能力,有助于提升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满意度。

    2017年03期 No.135 8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892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50 ]
  • 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十县(区、市)百组千户的调查

    张露;郭晴;张俊飚;童庆蒙;

    在气候灾害的应对和救援中,政府提高生产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是减少受灾损失、防止农户"因灾致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湖北省10个县(区、市)1115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的需求特征与其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就现状而言,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别突出、整体不足的特征,农户对水电路基础设施恢复等灾后保障性服务以及保险定损理赔等协助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较高,而对病虫害防治、农机维修等一般补救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较低;就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而言,户主为男性以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兼业则显著降低了这一需求强度,户主投入风险感知程度高和较高的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较弱,而产出风险高的农户则表现出较强烈的需求;总体而言,农业依赖型农户的这一需求强度更大。为避免盲目供给,政府应为农民优先提供他们具有迫切需求的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诸如发挥保障性功能的基础设施恢复等,并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的气候灾害脆弱型农户进行重点和精准帮扶。

    2017年03期 No.135 10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21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84 ]
  • 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9个县(区、市)苹果种植户的调查

    张复宏;宋晓丽;霍明;

    本文利用对山东省9个县(区、市)279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径向超效率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了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相关因素影响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及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边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9个样本县(区、市)有8个在苹果种植中存在过量施肥问题,调查地区的平均过量施肥量达20.5公斤/亩,亩均施肥量有待降低的幅度都在14%以上;64.9%的果农对过量施肥缺乏认知,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果农仅占21.7%;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之间高度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外出打工经历、对过量施肥危害有所认知、参加过种植技术培训、果园土壤较肥沃的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的概率更高;具备上述特征的果农,以及性别为女性、种植年限长、果园为标准化果园、园地较为集中的果农,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17年03期 No.135 11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3190 ] |[引用频次:226 ] |[阅读次数:124 ]
  •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测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

    张欢欢;熊学萍;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2017年03期 No.135 1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4112 ] |[引用频次:188 ] |[阅读次数:167 ]
  • 贺信

    <正>《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热烈祝贺贵刊在2016年度复印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中喜获佳绩!在"管理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中,贵刊转载量位列第12名,转载率位列第1名,综合指数位列第2名。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中,贵刊转载量位列第1名,转载率位列第1名,综合指数位列第1名。本排名是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近100种学术刊的全文转

    2017年03期 No.135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