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

  • 中国寿光市农业和农村社会转型:一个基于个案调查的经济史与政治经济学评论

    邓宏图;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变化,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直接刺激。消费结构变化触发了农民的技术和产业选择,而产业选择导致农产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诱发了价格竞争并引起组织和制度选择(竞赛),结果,由于资本与地权结构及其性质上的差异,同一地区出现多种形态的农业经济组织。由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而引致的技术竞争、产业竞争、组织和制度竞争将使新型农业代替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社会的整体转型。

    2012年06期 No.108 2-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4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8 ]
  • 本刊重要启事

    <正>近来,有人以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或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的名义在社会上联系广告业务,并称本刊在承接客户广告的同时承诺刊发其若干篇文章,变相收取版面费,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本刊接到作者举报,有人假冒本刊编辑部的名义向作者索要版面费,并要求汇款至指定的个人账户。为维护学术刊物的纯洁性,针对以上情况,本刊郑重声明:本刊目前没有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

    2012年06期 No.108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其“内卷化”问题探究

    马良灿;

    作为村落共同体存续和发展的灵魂,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具有地方性、自发性、自主性、非正式性、公共性和总体性等多重属性,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组织保障。在市场化和乡村制度变迁的巨大冲击下,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遭遇了"内卷化"过程,表现为:生存空间被挤压、总体性功能衰竭、自主性消解和社区公共性衰落等。修复和重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重塑内生性组织公共性,是新时期推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种修复与重建,既需要国家的制度保护与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更应尊重和维护村落共同体的社区自觉性和自主性。

    2012年06期 No.108 12-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124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70 ]
  • 农村社会网络嵌入与农业企业层级控制结构——以某省J农业有限公司为例

    郭斌;

    农村社会网络会嵌入农业企业的层级控制结构之中,体现为一个客观的、潜移默化的形塑过程。换言之,非正式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能够嵌入正式的企业组织机构里,并将职员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的整体秩序。由此,在经营管理中,农业企业能够抵御农村社会情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自发塑成关系和谐的层级控制结构。基于此,本文以某省J农业有限公司为案例,通过分析其层级制的实际演变过程对该命题进行初步论证。

    2012年06期 No.108 22-30+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122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0 ]
  • 论后乡镇企业时期集体经济中的干部私有化及其影响——基于广东义村股份合作社的个案研究

    王化起;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于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珠三角地区的股份合作社代表了集体经济的一种新模式,它使得村集体可以通过流转农业用地获取高额地租,支持本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乡镇企业一样,这样的高效率也符合人们对于社会主义转型期中国式道路的想象。然而,村干部的私有化阻碍了股份合作社的效率,村干部在股份合作社中不仅集中控制了土地等集体资产及其收益分配权,而且还控制了股份社的决策和管理,将普通村民排除在了参与和监督之外。在此情况下,干部私有化既背离了民众参与和利益分配平等的原则,又有可能导致股份合作社的不稳定,从而破坏其经济效率。

    2012年06期 No.108 31-3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6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9 ]
  • 为什么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

    高彦彦;周勤;郑江淮;

    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供给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比较强势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与各部门公共品需求决定机制来探讨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偏向的公共品供给配置内生于地方官员在追求政治晋升和维持社会稳定之间的权衡;而各部门的公共品需求则取决于二元经济背景下各部门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因此,部门间公共品供给配置的政治决定机制和各部门公共品需求的市场效率原则之间的割裂导致了农村公共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配和不足。

    2012年06期 No.108 40-52+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921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66 ]
  • “过日子”:农民日常维权行动的分析框架——以湘中M村移民款事件为例

    何绍辉;

    "过日子"作为本土性概念,是理解农民日常生活行为的关键词。在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运作实践中,农民的日常维权行动与群体性利益表达因受过日子逻辑的考量而迈向"不情愿的抗争",并在选择行动策略时采取有节制的"出气"与忍声吞气的"认命"行为。认识到过日子逻辑在农民日常利益表达中的价值和影响,对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06期 No.108 53-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4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9 ]
  • 婚姻挤压下父母生活满意度分析——基于安徽省乙县农村地区的调查

    郭秋菊;靳小怡;

    在普婚文化盛行的中国农村,持续的婚姻挤压不仅改变了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而且改变了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途径。本文利用2008年安徽省乙县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了婚姻挤压及代际支持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婚姻挤压中的儿子失婚、因儿子失婚而遭受的负面社会舆论成为削弱农村地区父母生活满意度的新途径;传统代际支持中的经济、家务和情感支持也对父母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但其影响远不及儿子失婚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削弱来得直接与强烈;对于相对贫困的有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父母对经济支持的迫切需求显著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2012年06期 No.108 62-7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1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95 ]
  •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融合问题探析

    李艳;帅玉良;李树茁;

    社会融合对缓解大龄未婚男性面临的各种压力极其重要。本文分析了2010年覆盖全国范围的"百村调查"数据,发现社会融合的强弱存在婚姻状况差异和地域差异: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程度弱于已婚男性,东中部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程度弱于西部地区,但即使如此,西部地区大龄未婚男性仍更倾向于离开村庄进行更广义的社会融合。促进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融合不应仅限于通过给他们提供各种参与、联系的途径来促进其社区内融合,更应该通过促进他们的产业转移来融入城镇以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融合。

    2012年06期 No.108 71-79+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0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1 ]
  • 角色差异与认同迷惑:网络话语中的农民形象分析——以网络事件“不嫁(娶)农村人”为例

    于德山;

    本文以网络事件"不嫁(娶)农村人"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几则典型帖文为具体分析案例,从城乡婚姻观的视角分析了蕴含于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城乡差别、农民身份认同和农民形象的塑造传播等问题。研究发现,"不嫁(娶)农村人"问题从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层面蕴含着民族心态、国家历史和国家政策的重大主题,表现了农民这一重要阶层所蕴含着的真实性格的张力、隐密话题的活力与弱者武器的韧性,进一步揭示出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变与传统婚嫁观念变迁的时代之惑。

    2012年06期 No.108 80-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4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7 ]
  • 《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1—6期总目录

    <正>~~

    2012年06期 No.10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