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

  • 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竞合关系分析——基于15省(市)的761份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

    孙世民;陈会英;李娟;

    供应链管理强调既合作又竞争的竞合双赢思想,是目前中国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来自于山东省等15省(市)的761份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从合作发起、合作动机、合作内容以及质量与价格、监管与争议等方面分析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猪者、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三者间的相互竞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养猪者、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均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其动机是在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稳定、持续的高收益;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能够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并通过协商解决有关争议,70%以上的养猪者满意现有竞合关系并意愿继续合作。不过,现有竞合关系尚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包括合同期限较短、内部信息不对称、主体地位不平等、重个体轻整体、重监管轻服务、对动物福利和健康养殖重视不够等。为此,应尽快树立供应链管理和健康养殖的基本理念,大力提高屠宰加工企业的综合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改善优质猪肉供应链成员间竞合关系的外部环境。

    2009年06期 No.90 2-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45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78 ]
  • 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与评价——以广东省荔枝种植者为例

    齐文娥;唐雯珊;

    本文以广东省内18个县(市、区)的87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尝试提出了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目前主要的四种荔枝销售渠道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环境条件下,便利性、价格、稳定性、规模性、经济性、关系性、习惯性和控制性是影响荔枝种植者选择销售渠道的主要因素;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最优渠道选择依次为外来商户上门收购、卖给村里的销售大户、通过批发市场销售和自己到市场零售。

    2009年06期 No.90 14-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392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96 ]
  • 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

    张秀智;丁锐;

    在"保护耕地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前提下,研究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对减少"空心村"和提高农民宅基地资产效益,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定性分析法,以辽宁、湖南和北京的三个村庄作为案例,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民就业模式、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集体土地产权安排和发展农村特色的角度对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政府财政投入和集体产权设置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导因素,而农民就业模式、农民土地依赖度和农村发展的地区特色则是关键的微观因素。

    2009年06期 No.90 23-30+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4931 ] |[引用频次:306 ] |[阅读次数:87 ]
  • 社科书店书目

    <正>~~

    2009年06期 No.90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农民集中居住的策略分析——基于王村的经验研究

    赵海林;

    "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政府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政策层面,缺少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对苏北王村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策略,来理解策略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建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紧扣农民需求、亮点建设的示范效应、市场化取向、抓阄、地基供给小于需求的原则。具体策略的运用抓住了农民的心理,形成中心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并建立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了集中居住过程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内耗,保障了中心村建设顺利进行。内在心理和外在制度促进了内在性发展,为参与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9年06期 No.90 31-3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995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66 ]
  • 投稿须知

    <正>近年来,在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下,本刊稿件大幅增加。为适应发展和各界人士的需要,贯彻有关国家标准,执行投稿规范,为此,对来稿提出以下要求:(1)电子或纸样投稿两种方式均可,大16开(即A4纸),单栏排版,正文用5号字。论文字数在1.5万字之内(包含图、表、参考文献)。

    2009年06期 No.9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农民工语言再社会化分析——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个案

    刘玉屏;

    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以后,往往会经历一个语言再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比较突出的表现是语库的扩充、语码选择模式的变更和言语交际策略的调整。生活环境改变、交往对象复杂化和原有语库贫乏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语言交际困难是农民工语言再社会化的外部驱动力,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及希望留在城市生活的意愿是一部分农民工语言再社会化的内部驱动力。农民工的语言再社会化不仅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适应力,而且对提升其文化素质、改善其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

    2009年06期 No.90 37-44+5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9 ]
  • 农民工参加集体行动及集体行动参加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调查

    李超海;

    本文利用2006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进行的农民工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和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工集体行动和集体行动参加次数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劳动法》的认知、是否参加同乡会对农民工是否参加集体行动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打工地朋友数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集体行动参加次数有显著影响。

    2009年06期 No.90 45-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282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32 ]
  •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

    李成贵;孙大光;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之前,国家统得太多,管得太死,农民失去了一组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权利、进入市场的权利、流动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自治的权利以及获得财政资源的权利。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无法摆脱贫穷。改革以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赋予了农民上述关键性的权利。目前"三农"问题依然严重,也是因为国家对农民的赋权还不充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给农民赋权。

    2009年06期 No.90 54-6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242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92 ]
  • 迭演博弈、策略行动与村庄公共决策——一个村庄“一事一议”的制度行动逻辑

    陈潭;刘祖华;

    村庄公共决策是一个非契约化和完全信息状态下的迭演博弈过程,是当前村庄政治演化的活动场域。毫无疑问,理性有序的村庄公共选择建构着健康和谐的地方治理秩序。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剧场政治理论,探究"一事一议"场景下和压力型公共决策模式中的村庄集体行动逻辑。湘南村庄"一事一议"的案例启示,在受到非正式规则及其约束的乡村集体行动中,由于乡村干部在规则提供与空间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处于被动地位的村民的利益诉求表现出一种策略性表达和认可的行为倾向。同时,在存在利益分歧的村庄完全信息迭演博弈的场域中,人们的公共选择行动出现了与布坎南所论述的"一致同意"意义不同的"一致通过"的结果,村庄公共决策实质处于一种行政主导和精英控制的逆选择状态。

    2009年06期 No.90 62-71+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412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85 ]
  • 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本土语境下的诠释:一种制度主义的视角——基于粤东农村的一个个案研究

    杨晓明;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制度环境的制约。本文立足于制度主义视角,以"合法性机制"为解释逻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本文发现:港畔村老年人协会是在与乡土社会的制度环境长期互动的情况下形成的制度化的组织,而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老年人协会的成立和生存都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制度资源,即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观念等,它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制度为人们的接受程度和协会对制度资源的利用程度。老年人协会作为农村社区重要的草根NGO,对乡村传统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它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09年06期 No.90 72-79+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73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4 ]
  • 中国农村田野研究单位的选择——兼论中国农村研究的分析范式

    狄金华;

    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田野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梳理出村落、基层市场共同体、乡镇以及县四个基本的田野研究单位,并以此为基点讨论了中国农村研究分析范式的现状与突破空间。研究发现,不同的田野研究单位的兴起有着自身的学术逻辑及路径依赖;同时,田野研究单位的选择与研究范式的变更之间存在着辨证互助的关系。

    2009年06期 No.90 80-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2037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79 ]
  • 《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1—6期总目录

    <正>~~

    2009年06期 No.9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