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

  • 早期工业化模式对外来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

    梁波;刘玉照;王海英;

    本文以宁波为例,试图从早期工业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变迁中来寻找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相对较好的外来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深层历史原因。本文认为,在早期工业化模式下"本地企业、本地农民工、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独特属性,为建构积极型的本地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这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机制,外来资本、外来农民工大规模进入之后,原有治理结构下针对本地农民工的待遇制度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延续。在此意义上,早期工业化模式对长三角地区外来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8年06期 No.84 2-11+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1 ]
  • 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许召元;高颖;任婧玲;

    本文利用对4000多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因素,发现"打工地学校收费太高"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是农民工不愿带子女到城市就学的主要原因,而"老家无人照顾小孩"和"希望自己抚育子女"是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学的最主要原因。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稳定程度、从事的行业类型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2008年06期 No.84 12-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173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94 ]
  • 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许传新;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处于模糊状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对家乡学校的怀念程度、传媒接触、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和社会差异感等对其身份认同有显著的影响。

    2008年06期 No.84 22-27+4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2 ]
  • 青年走出村庄的选择:基于云南山区农村的经验分析

    颜明;

    本文利用云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微观数据分析了影响山区农村青年外出就业的因素。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在农村青年外出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年龄分层和性别分层的异质性特征;②对于20岁以下的青年来说,教育与外出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受教育程度对20岁以上青年的外出就业选择具有促进和互补效应;③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因素对20岁以上青年的外出就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走出村庄"不仅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收益,更是农村青年走向富裕、融入市场的关键。

    2008年06期 No.84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运行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10省30县的调查

    高飞;

    本文在2007年对全国10省30县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状况的描述,以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在农村社会运行状况的统计数据分析,结合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访谈材料,对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行政权力严重干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正常运行;集体经济的发达水平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运行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并颁发相应权利证书,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明晰化极为重要;农户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未来变革的期盼与中国当前的制度精神不相符,但其中的矛盾并非不可协调。

    2008年06期 No.84 35-4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979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97 ]
  • 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补偿: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邹秀清;

    本文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的一个新分析框架。本文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通过市场交易和要价协商机制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地增值分配。本文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为依据计算最优补偿值,在保持土地集体产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为中国当前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的补偿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定量标准。

    2008年06期 No.84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4 ]
  • 土地征收救济:绩效分析与机制完善——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张梦琳;陈利根;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救济措施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实际需要。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运行绩效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为保障农民权益、消除或避免征地纠纷,土地征收救济制度应针对现行救济措施的缺陷,在考虑与尊重农民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完善。具体的完善机制是:加强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的独立性;构建解决征地纠纷的专门且相对独立的裁判机构:降低农民的救济成本;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2008年06期 No.84 52-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1 ]
  • 乡村纠纷调解中的公共权力与权威——对一起农地纠纷的调查分析

    刘刚;王芳;

    本文通过对—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例的调查分析以及一些乡村调研的经历,认为乡村公共权力缺失是当下农地纠纷频发的基础性宏观体制根源。因此,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应该把出发点放在重构乡村公共权力与权威上,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不断出现的农地纠纷,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008年06期 No.84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031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6 ]
  •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制度选择——理论与实践述评

    陈秋红;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外部性及其演变的不可递性等特征对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形成了挑战。为了解决自然资源作为公共财产资源在管理上所面临的困境,社会科学家对自然资源的财产权体制及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激烈讨论,选择适宜的制度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成为多数政策主张的核心。本文在分析与综述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制度在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述评了政府集中管理制度、私人管理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和多中心的分权制度(以社区为基础)这三种主要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优劣,并对适宜的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制度选.择进行了分析。

    2008年06期 No.84 67-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91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7 ]
  • 《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1—6期总目录

    <正>~~

    2008年06期 No.8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