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

  • 农村市场化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玉红;

    本文试图研究乡镇企业的产出与该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将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作为农村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采用面板数据估算我国各地区乡镇企业的总量生产函数,据此测算资本、劳动力和农村市场化程度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市场化程度与乡镇企业产出的正相关作用是显著的,前者对1989~1993年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1.1%。

    2006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5 ]
  • 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李众敏;唐忠;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本文针对东亚地区可能形成的各种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分析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来看,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对于区域合作的模式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对日本、韩国、东盟都有正面影响,但是对日本和韩国的有利程度非常有限。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则不同,将给韩国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因此,韩国将更愿意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而不是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中国的利益在于,争取在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防止东盟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2006年03期 10-1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776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83 ]
  • 农民消费需求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张凯;李磊宁;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1~2004年农民消费支出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研究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消费支出均呈较弱的正相关性。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但目前它对农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依然滞后,因此,针对农民消费需求的金融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

    2006年03期 16-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1974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103 ]
  • 关于合作社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思考——从合作社与有限责任公司对比的角度

    赵鲲;门炜;

    本文在对现实存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提出一家购买合作社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论模型,通过对两者在组建主体、经营过程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合作社以劳动联合为基础的本质属性,并指出其与公司制企业①在联合基础、运行目标、决策机制、利润分配和经营原则等方面的区别。

    2006年03期 23-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826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77 ]
  • 农户医疗需求的约束因素分析——以京郊农村为例

    赵志刚;高启杰;

    通过在京郊农村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医疗体制环境是农户医疗需求的最主要约束因素。由于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的缺位和农村社区外医疗服务的昂贵,使农户患病时陷入了“能花小钱就治好时没处治,花大钱才能治好时治不起”的困境。新型合作医疗制度(NCMS)由于“只保大病受益机会太小”、“报销比例太低解决不了大问题”、“报效手续太繁琐”和“看病不自由没有选择权”等制度方面的约束,对实现农户医疗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因“先付后报”的制度门槛,富裕农户的受益比例要高于贫困农户。

    2006年03期 32-3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579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72 ]
  • 论全球农业商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农业发展对策思考

    秦中春;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当今全球农业商务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具体表现为六个主要趋势和特点。受此影响,全球农业产业结构变化重组加快,小农受国际和国内竞争环境冲击增大,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市场营销方式亟需变革,市场营销成为一个专门系统。适应这些变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对农业产业链和商务系统重构,对农民进行商业培训和援助,为农民开发和提供有前瞻性的公共信息,提供农村商务资源和技能重组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和加快名牌产品的培育和传统特色产品的保护和挖掘。

    2006年03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

    王景新;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救济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实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陈翰笙、薛暮桥等所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对我国乡村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改良运动被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尽管有失误,但十多年间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辉煌,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其中蕴藏的丰富的理论营养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世纪,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悄然兴起,其中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公共财政供给与私人和村社自愿供给相结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其利益格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资源等最具紧迫性。

    2006年03期 46-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218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81 ]
  • 农民行动单位与村庄类型

    罗兴佐;

    农民行动单位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数量概念表示的是,农民行动单位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关系范畴表明的是,某一区域内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性质。从村庄层面看,农民行动单位具体为宗族、户族、小亲族和个体家庭;相应地,本文将村庄划分为宗族型、户族型、小亲族型和个体家庭型。

    2006年03期 54-5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163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70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述评

    蒋国河;

    本文就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农村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农村宗族与农村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宗族的现代性五个问题,对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农村宗族研究要想进一步深入并取得突破,必须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跳出单一的社会结构观思维,正视农村宗族的行动主体———农民的存在,而不是割裂宗族与农民的关系。

    2006年03期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301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55 ]
  • 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

    王美艳;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迁移劳动力汇款的情况,以及影响迁移者汇款行为和汇款数量的因素;迁移者的收入如何改善家庭其他成员的福利;迁移者的收入如何影响农村家庭的投资;迁移者的回流行为,以及影响迁移者回流决策的因素;回流劳动力对家乡经济多样化的影响;迁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迁移如何影响家乡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文章指出,劳动力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将持续,而且会更加深远。

    2006年03期 70-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13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62 ]
  • 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文献综述

    杨金风;史江涛;

    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的概率、选择非农职业的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分别从人力资本的三个维度———教育、培训、健康,对非农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观点综述,最后是简要评述。

    2006年03期 74-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2677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