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

  • 合作社基本原则及有关问题的比较研究

    张晓山;苑鹏;

    文章认为,对合作社与非合作社企业应以国际合作运动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合作组织所公认并在实践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来区分。据此,阐述了由基本原则衍生出的一系列有关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概念,合作社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与生产者的“三位一体”仅是某些类型合作社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不能以此来定义合作社的本质,“按劳分配”原则并非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合作社企业的基本特性。在我国现阶段,不规范的合作组织的存在是必然的,应鼓励其发展,但从长远看,世界上大多数合作组织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应成为我国合作运动发展的指南。

    1991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89 ]
  • 对于中国粮食价格政策工具的分析

    张亚来;

    本文试图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法来模拟和分析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政策,这种方法是把政府作为一个追求政策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主体来分析其制定有关政策的决策规律,在此前提之下,可以采用经典效用函数的形式、把政府有关政策的倾向和决策规律表现为政策工具函数.在此基础上,可以演绎出政策倾向的判别公式,同时还可以演绎出各工具变量的福利弹性公式,用此方法可以分解分析影响政策形成的各主要因素和其侧重点的变化。这种方法虽然仅是一种实证分析,但却可以为进一步进行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分析提供一个科学的、客观的基础。本文运用上述方法对中国近三十多年来的粮食价格政策进行模拟和分析,其结果基本符合这一时期的有关历史变化情况.

    1991年01期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论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产生机制和特征

    张忠根;林坚;张校军;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县118家乡村集体企业的考察,从乡镇企业的行为主体和市场约束两个方面对影响和制约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乡镇企业经营行为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剖析。

    1991年01期 23-2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从中部地区的一个造纸乡看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迈进

    鲍跃敏;

    本文通过长期驻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描述分析了河南省密县大隗乡乡村造纸业在发生、发展两个不同阶段的条件、动力和特点。作者认为,乡村工业在社区资金极度短缺和人口生存的压力面前生长是必然的;政策和文化因素在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的同时,却又为它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大隗乡乡村工业已经摆脱了家庭手工制作而进入机器生产,并且在80年代以来获得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产生一种实质性的飞跃。乡村工业现时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以及发展中所固有的种种限制,要求我们对中国农村的工业化模式继续作出新的研究与选择。

    1991年01期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农民在想什么?——江苏省7县农村若干情况问卷调查

    赵曙东;黄在鸣;诸健;韦金河;徐洁;

    本文运用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江苏省农村劳动力的自我评价、经营决策能力、技术兴农和智力投资、对子女教育和子女就业取向、空闲时间结构和剩余劳力资源、外出劳力就业意向、土地经营情况、农民种粮态度8个方面进行了分组分类比较分析。它反映了在新形势下的不同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农民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意向,以及农民对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的需求.为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1991年01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中国奶品消费研究

    张乐昌;邹范文;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奶品消费进行的实证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奶品消费特点是牧区高于农区,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就全国而言,奶品基本上仍作为营养保健食品;在牧区和部分大城市已开始向生活必需品转化。中国奶业大发展前景取决于农区的生产与消费。

    1991年01期 47-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粮食产后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黄祖辉;王小琴;

    本文采用了盈亏平衡法,回归分析法,机会成本分析方法,对粮食产后的投入与产出作了灵敏度分析与评价.指出了通过粮食产后减损,提高粮食有效供给、缓和粮食供求矛盾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分析了由于粮食生产经营机会成本过高而对产后开发所带来的限制性,并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1991年01期 53-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约束条件和目标模式初探

    王凯;

    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约束条件,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以“应用科技增加产量”为目的农业科技进步目标模式。建立新的以“应用科技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益”为目的农业科技进步目标模式,并据此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1991年0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我国城市体系结构剖析

    骆进仁;张琦;

    <正> 关于城市规模,我国学术界有几种说法:有的主张发展小城镇,有的主张发展大城市,有的主张发展中等城市,有的则主张发展中等偏下的小城市。综其思想,对城市体系及规模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凭经验得出应该发展某级城市,然后用该级别城市的优越性去支持其所作的判断。这里,笔者拟以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的等级——规模数据系列对我国城市体系予以验证。克里斯塔勒认为,如果从大到小对城市进行分级,那么各种等级的城市都会有,等级愈高数量愈少,

    1991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农村经济社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介绍

    <正> 高佩义北京大学经济系肖灼基教授任指导教师 1990年4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全文约18万字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兼容了其他有关学科的某些重要理论观点,以“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基本思路为主线,对中外城市化的进程、特点、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了中外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些共同特征和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并遵循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和论证了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1991年0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下载本期数据